教育部為瞭解造成學生暴力行為之確實原因,學生間嚴重之鬥毆事件原因,七成以上是因細故口角而造成的,例如比賽中、打電話、語氣不好等,就大打出手;其次是因打抱不平、交通事故、借錢未還、惡作劇而引起打鬥。由以上這些調查研究結果顯示,學生之暴力行為似乎在校園中愈演愈烈。

校園犯罪暴力事件之誘發因素極為複雜,並非單一因素足以涵蓋,各因素間並可能有極微妙的人際互動或人與環境互動之關係存在。校園犯罪事件宜從社區環境、學校本身及學生三方面來加以觀察,它並非孤立之現象,而是和該社區之其他非行行為類似,可說是由同群人所為。因此,校園犯罪與社區環境之犯罪是密不可分的。其次,學校本身在校園犯罪中扮演著直接而獨特的角色,透過學校本身可以惡化或改善校園暴行,如,學校愈大,非行愈有可能;男校之非行多於女校;師生比例愈高,非行愈多;教育行政愈明確、公平、一致與積極則校園犯罪亦愈低。但學生個人的特質、學校表現、家庭環境及交友情形等,亦會影響其在校園內犯罪之可能性。茲將校園犯罪之有關因素說明如下:

  1. 時間:學生校園攻擊行為最容易發生於下課時間,此外,上學與放學途中,亦常發生同學之間之鬥毆行為。在發生的期間上,最容易發生於畢業典禮前後,其次為暑假過後剛開學的一、二個月間。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來校園暴行之發生,並不僅限於畢業前後或開學初期,已有逐漸分布於學期間各時段之現象。

     

  2. 地點:以發生地區而言,與一般暴力犯罪相同,校園暴力事件較常發生於較大、人口較多、人際較疏離的城市。較大或人口較多的學校,發生校園暴行之比率亦較高,學校對學生之掌控能力可能會降低。

    校園暴行若發生於校內,則較常發生於學校教職員較不容易監視到之處,約有三分之一發生於建築物走道與樓梯間,另有三分之一發生於廁所、自助餐廳及未上鎖的貯藏室。也有一部分於下課時間發生於教室,尤其是空教室。此外,尚有一部分發生於上下學途中的街道、公共汽車、甚至校車上,而且發生於此途中之案件亦較為嚴重。

  3. 武器:攜帶或使用武器最主要的目的,在於增強行為者對其行為之支配力,以遂行其行為。一般而言,國內學生攜帶武器進入校內之情形,遠比其他國家為少。學者之研究指出,學生攜帶武器進入校園,較易使該學生對他人進行攻擊行為,也較易使暴力行為之嚴重程度增大。在使用之武器種類上,目前國內少年常攜帶之武器為棍棒及各種不同的刀械。

  4. 成癮藥物:近年來,在學學生服用安非他命或其他毒品之情形不少,雖然大部分之吸食者並非在校內服用,而且服用成癮藥物也未必會產生攻擊他人之行為,但他們較可能會因缺錢而導致向同學恐嚇取財、強盜搶奪或偷竊。此外,學生在吸食成癮藥物後,也較可能助長其暴力行為之產生。

  5. 學校之領導與管理方式與校園犯罪有極高之相關,尤其是人身攻擊行為。例如研究指出,採穩定、公平、一致的原則之領導方式,學生較少產生攻擊行為;獨裁式領導與嚴厲管教行為則易使學生產生攻擊行為。具有權威性格之老師,在面對學生不守校規,公然向教師權威挑戰或對教師權力有所侵奪之時,也常會對學生採壓抑或責罰手段,尤其教師對學生體罰不當,師生之間對立更易產生,導致學生對教師採取暴行。

  6. 教師處理學生問題之方式及能力與犯罪亦有相關,若在處理學生糾紛、記過處分、留級、退學、成績評量有失公平,則易引起學生之不滿,而致生事端。同時教師因情緒低落、心理失調、喜怒無常,而施罰學生,也易引起學生反抗,致生暴力事件。

  7. 學校大小與校園犯罪有相關,學校學生人數愈多,發生暴行可能性愈高,此係因在較大的學校中,學生對學校較少有認同感,師生與同學間私人關係較不易建立,較有匿名性與擁擠感,及學校較不易管理與控制所致。

  8. 學生權利與自主性之擴張,使得學生對教師之命令與要求遵從性降低,亦使得學校對行為偏差學生之處分有較多之顧忌,甚至教師亦較擔心會因懲罰學生而帶來行政或司法上之麻煩。此外,教師權威之沒落,家長與學生對教師及任何權威形象者尊重之減低,使得教師對管教學生興趣缺缺,且有相當的無力感,因而對學生之控制力相對的減低,而校園暴行之可能性也隨之增加。

  9. 過時的設備、教職員低落的士氣、及高的教師更換率與校園暴行有關。此外,老師間少有互動、高學生退學率、校規執行不公正、父母不支持嚴紀政策、老師以成績做為處罰工具、老師對學生不尊重等,均與校園暴行有密切關係。

 

綜合而言,校園犯罪的產生因素極多,(1)在學生方面,包括學生低的自尊、學習困難、情緒挫折、逃課、逃學、校園侵入者、幫會之影響、藥物與酒等因素。(2)在老師方面,包括老師的不尊重、冷淡、不公、過度體罰、漠視、無能與偏見等因素。(3)在學校本身方面,包括學校太大、無人情上的溫暖、無參與感、過於嚴苛、壓迫、獨裁、賞罰不一致等因素。(4)在校外因素方面,校外的各種暴行、社會風氣不良、家庭破裂、家庭暴力、電視不良影片的影響、失業、貧窮、醫療衛生服務不良等因素皆被認為與校園暴行有關。美國全國教育安全學校研究之結論(1987)指出,低校園犯罪的學校具有以下的特徵:學區犯罪率低、男性學生較少、學生人數較少、成績佳、班級人數少、訓導工作優良且公平、教學內容具吸引力、學生重視成績與升學。因此,校園犯罪的多寡事實上是受學校內外環境的影響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ppygirl1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